从近年来取消和调整的企业资质,看资质改革方向
发布时间:2017-05-03
住建部2017年4月13日颁布《通知》彻底终结了园林绿化资质,园林绿化资质正式退出建筑业市场舞台,成为历史!园林绿化资质确定取消后,很多建筑业朋友非常关心:
第一、继园林绿化资质取消后,其他资质也会随着取消吗?!
第二、若要取消,是全部都取消,还是取消一部分?
第三、若取消部分资质,究竟会取消哪些资质,保留哪些资质?”
要找到如上问题答案,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近年来建筑业企业资质的调整与改革。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改革方向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出台了多个版本资质标准,前期的资质标准是逐渐细化、各类要求增加的过程。
2014年是建筑管理的分水岭,各项资质政策出台,都在不断简化与弱化资质标准。究其原因,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经济改革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使得“市场无形之手”将逐渐取代“政府有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质是政府管理建筑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看得见的有形之手,企业资质的取得、资质的高低都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各级主管部门审批决定,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文件精神不一致。所以,建筑企业资质改革具有必然性!
为什么在市场经济下要减少政府有形之手干预,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阐述。
二、企业资质不断简化与取消
(一)《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淡化企业资质
2014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坚持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探索从主要依靠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实施市场准入,逐步转变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担保、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优胜劣汰。加快研究修订工程建设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取消部分资质类别设置,合并业务范围相近的企业资质,合理设置资质标准条件,注重对企业、人员信用状况、质量安全等指标的考核,强化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简政放权,推进审批权限下放,健全完善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审查制度;改进审批方式,推进电子化审查,加大公开公示力度。
(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印发,直接取消/并入/合并等共取消24项专业承包资质,劳务资质取消等级划分
2014年1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与原先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相比,调整力度很大,其中:
直接取消土石方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电梯安装工程、金属门窗工程、预应力工程、爆破与拆除工程、无损检测、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等8项专业承包资质;
高耸构筑物工程、电信工程、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工程、堤防工程、水工大坝工程、水工隧洞工程、火电设备安装工程、炉窑工程、冶炼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管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12项专业承包资质并入相应总承包资质;
建筑防水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8项资质进行了合并。
资质办理服务
不成功全额退款